蟋蟀寿命几年?
蟋蟀(蟋蟀科)是常见的昆虫,在野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包括海洋岛屿中都有它们的足迹,目前发现的蟋蟀种群数量最大的是南美亚马逊河地区,另外还有非洲热带雨林、澳洲、北美洲等地区的灌木丛和草地上也有分布。 蟋蟀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,因此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,由于适应能力较强,目前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也有分布,不过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及华北地区的农田及荒地中。 一般雄虫的寿命要比雌虫的寿命短,这是因为雄虫负责求偶和交配,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,所以寿命相对较短;而雌虫在繁殖期只需负责产卵即可,不需要奔波去寻找食物,所以能量消耗没有雄虫那么大,因此寿命比雄虫长一些。 但不管是雄虫还是雌虫,如果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,不遭到天敌入侵或人为捕捉的话,寿命都可以达到2年以上,最长可达3年或者更长。 虽然多数品种的蟋蟀寿命不长,但在交配完成后,雌虫会立即将未受精的卵产出,并在每次进食后不断将胃中的食物反刍回口中,重新吞咽到体内慢慢消化,以此补充营养供给胎儿发育所需。 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,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经过两次蜕皮就会变成蛹开始羽化,大约经过1周的时间,雌虫就会将羽化的雄虫找到并与之交配。 在这期间,如果环境适宜,温度、湿度等条件良好,则雌虫体内胚胎的发育就不会停止,等到雄虫死亡后,雌虫会继续进食补充自身营养,为日后分娩做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