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狗虫如何养殖?
爬虫中的小昆虫,一般我们称为“宠物”的,在宠物界分为2类,一类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,另一类就是啮齿目下的鼠类,如大家所熟悉的仓鼠、龙猫等,我们今天聊聊这昆虫一类的宠物。
1,螳螂 说到宠物螳螂,大家脑海中可能会蹦出刀螂或者侠客。的确,无论是《三国演义》中关羽手刃仇人的故事,还是唐代李贺笔下的绿鬓郎君,都是关于螳螂作为战将的典故。
不过这些只是螳螂美丽外表下的点缀,真正让螳螂成为大众喜爱的宠物还要归功于它的食性。螳螂有「活食物吞噬者」的称号,它是少有的以捕猎为主要食物的昆虫之一,除了一些小昆虫和幼虫之外,它甚至可以吞食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动物,比如飞行的昆虫以及比它自己还大的蜘蛛。螳螂的饲料来源广泛且容易获取,因此成为了公认的易饲养的宠物。 不过要说螳螂没一点缺点也是不对的,例如它喜欢啃咬塑料等异物,如果营养不够就容易吃自己的尾巴(虽然自己看不见)。另外螳螂属于雌雄异形动物,雄虫的颜色往往会比较漂亮艳丽一些。
2,豆娘 豆娘与螳螂一样同属昆虫纲蜻蜓目的成员,因为身体纤弱,看起来就像是一只缩小版的螳螂,所以经常被误认为螳螂的幼体。其实豆娘与螳螂亲缘关系很远,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——雄虫通常拥有漂亮的翅膀,尾部有可以伸缩的尾针,用于求偶时使用;而雌虫没有翅膀,身型也往往小于雄虫。 豆娘对环境的要求不高,既可以在室内饲养也可以在外面的草丛中肆意奔跑。它们吃的食物也很丰富,从昆虫到小动物乃至植物都可以。不过豆娘繁殖能力较差,每次产的卵数量不多,需要悉心养护才能成长为成虫。
3,土鳖 又称之为「菜蝽」或「中华土鳖」,属于昆虫纲直翅目土鳖科的成员,因外形酷似蚂蚁而被误认为是蚁类。全身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,看上去像个甲壳动物。 土鳖的生活习性很像蚂蚁,具有社会属性,喜欢结群活动。能够自如地爬行、游泳甚至飞行,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较强。
由于土鳖的生长周期短、繁殖快、食物来源广,适合新手饲养,因此深受宠物爱好者的青睐。但是土鳖原产于我国,可能对国外宠物爱好者来说有一定心理排斥,因此土鳖的饲养在国外并不常见。
狗虫春、夏、秋三季皆能孵卵产仔,一般在3-5月和8-10月孵卵较多,交配后15-20天即可产仔,产仔前先筑巢(挖坑),将巢内泥土推出,在泥土中直接产仔。产仔后先用泥土将巢(坑)盖上,然后再换细沙覆盖。一只成年雌性狗虫一年可产卵1-2窝,每窝产卵2-6枚,卵呈圆形或长圆形,棕黑色,有光泽,表面粗糙,其大小在直径0.6-1.0厘米,长1.0-3.0厘米。卵性喜阴湿地,在自然条件下,经30-40天即可自然孵化出黑色小虫。幼年狗虫生长极为缓慢,需5-7年饲养期才可达到性成熟。
狗虫养殖,必须掌握其生活习性、繁殖规律等。饲养容器宜用陶瓷盆或木盆(盆口呈圆形,盆口应大一些。盆的深浅以3-5厘米即可,过深会影响幼龄狗虫采食)。盆的底部应打1-2个直径为3-5毫米的孔,放置于干燥、通风阴凉处,不能受阳光直射,温度宜保持在24-27℃,相对湿度70%左右。容器内放入3-5厘米厚的饲养土,饲养土可用表土40%、炉渣20%、河沙20%、熟石灰10%和5%锯末混合配制而成。
狗虫一般在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饲养,尤以春、秋季最佳。由于狗虫昼伏夜出,捕食以植食为主,兼食腐殖质(如小蜗牛、蚯蚓、潮虫等),因此,为满足其正常的营养需要,应做到饲料多样化。常用饲料有玉米、谷类、糠麸、麦类、鱼粉、豆类、碎蛋及青菜叶、幼龄蜗牛和潮虫等。一般以玉米粉、糠麸、麦类占总量的80%,拌入鱼粉、豆类等20%,另喂青菜叶及幼龄蜗牛、潮虫等。喂料应做到少喂勤添。一般每2-5天投喂1次。喂料方法:先将容器内泥土喷少许水,使泥土湿润,再将饵料均匀撒在泥土表层。喂料后需保持饲养容器周围安静,尽量不要人为去干扰狗虫的正常摄食。
狗虫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腐殖质为饲料,人工饲养,若不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,极易出现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。常出现少食或拒食;在洞口处头、胸部长时伸出,反应迟钝、昏迷,幼龄狗虫生长停滞,严重者相继死亡。病死狗虫解剖,可见虫体长2-5毫米的线虫,虫体吸吮寄生肠粘膜,使肠壁变厚、发炎,重者引起肠堵塞,导致寄生虫狗虫脱水、消瘦、死亡。
防治方法:饲料上每100公斤,添加灭虫宁2克,连喂5天为一疗程。在狗虫出现拒食症状时,将病虫放在32℃温水中漂洗15分钟,取出后喂养在15℃的培养盆中,过夜,次日再喂灭虫宁。管理上应注意勤喂青菜叶,保持泥土湿润,并防止饲料变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