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睛有眼屎是怎么?
在正常的情况下,早上起床以后,眼皮有时会粘住,需要用力睁开眼睛,此时可以看见眼角有白色的黏液分泌物的流出,这就是眼屎。 有的人眼眶周围会有一圈带色的分泌物,看上去就好像眼圈发黑一样,这种所谓的“黑眼圈”实质上是眼眶周围的色素沉着,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影响健康,当然也不会造成形象大打折扣了。 但是,如果眼屎突然变成黄而稠厚,就应当引起注意了。这可能是眼部疾病的信号!比如结膜炎、细菌性痢疾等,都会导致眼屎增多。 这时,如果还同时伴有以下症状就要特别小心了:
1. 视力模糊;
2. 眼睛痛;
3. 头痛;
4. 乏力;
5. 恶心、呕吐;
6. 腹泻;
7. 吞咽困难;
8. 呼吸急促;
9. 发音嘶哑;
10. 抽搐。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。
不过,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。一般来说,只要注意眼部卫生,养成正确用眼习惯,及时纠正一些不良的嗜好,避免过度疲劳用眼,就可以极大概率预防眼屎的出现。 比如,不随意揉眼、勤洗手、多饮水(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哟)、睡眠充足、饮食合理等等。
眼屎(医学上称为“功能性眼角分泌物”) 是在清除眼睛的代谢产物和眼泪中的细菌等“杂质”后产生的,平常的分泌物几乎都呈透明状,即使干燥后也基本不产生视线障碍,可基本忽略不计。不过,当眼睛发生疾病时,眼泪中会有更多不溶于水的东西,即使排出后干燥了,也会对视线产生很大阻碍。眼泪的成分是水、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,其分解产物、代谢产物及入侵的细菌、眼泪与空气接触之后生成的成分,都可以成为眼屎的组成部分。
通常早上睁开眼睛时都会有白色眼屎,而功能性眼角分泌物是眼泪的附属产物。眼泪中98.2%的成分为水,另有少量的无机盐、蛋白酶、脂蛋白、溶菌酶、免疫球蛋白、补体、乳铁蛋白、白细胞介素等,其主要功能为湿润眼球,同时杀灭病原体、清除代谢产物。
当功能性眼泪成分不正常而引发分泌物增多,其形成眼屎的过程主要有:
1、眼泪中的粘蛋白和溶菌酶增多,或受外界刺激排出更多的眼泪,分泌物也就变多。
2、眼泪中大量的盐分在眼角蒸发后,成为无法溶解的微细物体,可直接成为眼屎的成分。
3、分泌物增多,杀灭病原体、清除代谢产物的次数也随之增多,同时代谢产物增多,分泌物干燥后也极易结痂。
4、正常排出的分泌物因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而干结在眼角。
此外,由于小孩患有先天性鼻泪管止端膜状体闭塞,眼泪无法进入鼻腔而在眼角蓄积,导致病原体更容易繁殖,分泌物变得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