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为什么喵呜喵呜叫?
“喵呜”,是猫的母语、第一语言和日常用语。 科学家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人类语言发现,在所有的语言中,有60%有关于“猫”的词来源于拉丁语系(包括英语、法语、德语等)的“猫”或“猫的”这个词根。 而剩下40%的语言里,有25%来源于加泰罗尼亚语系的“猫”或者“猫的”这个词根;剩下的15%的语言里,来源最为丰富的竟然是巴利语系中的梵语词。 换句话说,所有语言中关于“猫”的词汇大约有一半和拉丁文以及它的衍生语种有关。而最早出现这些单词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。
虽然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猫起源于何处,但这些考古发现的文字记录表明,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,埃及就已经有了家猫和驯养的猫了。 在古埃及神话中,猫是被崇拜的圣兽,有着重要的宗教意义。
古埃及人相信,死亡不是真正的终结,生与死只是一次旅行,灵魂会重新汇聚于伊西斯女神的身边。而猫则可以帮助灵魂完成这个旅程,因此猫被当作神圣的动物对待,它们的尸体不会被扔进粪池,而是被仔细地掩埋起来。
同时,猫也被用来祭祀最尊贵的神灵——阿蒙神(即后来的穆罕默德),他的庙前有许多养猫的场所。 后来,希腊人和罗马人把猫引入欧洲并加以饲养。到了中世纪,养猫风气盛行一时,教会的文件中频繁出现给圣母玛利亚的猫咪们祝褔的文字。
不过随着黑死病的流行(可能感染的细菌来自于蝙蝠和老鼠),欧洲的人口急剧下降,很多家庭都拒绝再饲养宠物,就连狗都不例外。于是猫开始脱离人类的控制,变得野性起来。它们学会了爬树、游泳、钻洞,甚至还学会了抓老鼠来填补肚子里的空白。
但人们并不会因为猫的聪明而重新把它捧在手心里,相反,由于猫能够独立生存,人们对它充满了恐惧——因为没有人知道,当自己半夜回家的时候,会不会有一只浑身是毒的猫对自己发起攻击。 直到20世纪初,科学家才发现了消除这种恐惧的办法:让一只受过训练的猫,主动跟人类亲近,让大众认识到动物其实是可以被驯服的,并不是危险的野兽。